找到相关内容1593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收于《圆觉经修证仪》卷十七、十八。大致是与智顗的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》及《小止观》相似,别无创见。   宗密的思想,与《圆觉经》及《大乘》有密切的关系,故以唯一的真心为万法的总体和根本。   ...禅者的厌世主义,或闲云野鹤的自然主义的道家色彩;也不以神异来作号召,固守平实稳健的大乘佛教的精神。(4)鼓励坐禅的工夫,尚没有话头可看或公案可参,当然也没有棒打及吆喝的方法。现在介绍纯禅时代的禅师如下: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色心、内外、修性等十种不二门,发挥本、迹十妙的深旨(页二二O)。  湛然的佛学主张,极力发挥智颉的宗义,然而有时借助於《大乘》,有时接近贤首家言,其独特的学说,是在「无情有性」,作者认为:  ...法性,又即真如。」(页二二O)  他从「无情有性」中导出「真如」的结果来。他从这个结论再导出真如随缘不变说,进而证明无情有性的真相,最後臻於真如同一的境界。作者以为  『他进而应用《》的真如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传

    一心”又带有《大乘》真如缘起说的色彩,如说:“此一心法,理事圆备。……大矣哉,万物资始也。万物虚伪,缘会而生。生法本无,一切唯识;识如梦幻,但是一心;心寂而知,目之圆觉;弥满清净,中不容他。故德用...重兵的藩镇,纷起干戈,以致民不聊生。唐僖宗时,黄巢等人又相继作乱,到了公元九0七年,也就是永明寿禅师四岁时,朱全忠弑哀帝而篡位,唐朝也就灭亡了。  在唐亡至宋的五十多年之间,历经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相继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167358.html
  • 试论中国近代唯识学思潮的源流

    主张,以“教尊贤首,行在弥陀”见称于世,在修证和信仰层面,他以净土一宗为归依,提倡弥陀报土,他认为学佛者需要“先读《大乘》,研究明了,再阅《楞严》、《圆觉》、《楞伽》、《维摩》等经,渐及《金刚》、...上的佛教大德一样,在面临生死问题的打击与考验之际,归心内典以求人生脱苦之真谛。“病后,检阅他书,举不惬意,读《》,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。赓续五遍,窥得奥旨,由是遍求佛经。”[9]。至此终其平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67851.html
  •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——兼与苦心法师商榷

    之无明缘行等十二缘起,又叫有情缘起。不但三论宗讲缘起,还有很多宗派亦讲缘起,如小乘的业感缘起、密宗的六大缘起、《胜曼经》等经论所讲的如来藏缘起、《大乘》主张真如缘起、华严宗的法界缘起、唯识宗的...解深密经·一切法相品》佛告德本菩萨曰:“谓诸法相,略有三种,何等为三?一者遍计所执相,二者依他相,三者圆成实相”。而《摄大乘·总标纲要分》却说:&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6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思想的论着,《摩诃止观》则为智顗著作中体系最圆熟的论书。书中详说圆顿止观之法,阐述智顗独特的宗教体验与宗教实践。  □佛教界一般主张有情(即一切有情识的生物)方具佛性,但是湛然据《大乘》所说“...道场弘扬三□,因此三与天台二宗在隋代帝王的大力护持下能开宗立派。另外,行以末法思想为前提,所创的三阶教亦流行一时□。  唐朝皇帝除武宗外,对佛教多采保护政策。高祖于帝业初创时,曾奉佛求福,即位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1)

    十卷、唐实叉难陀译《大乘入楞伽经》七卷。本经的宗旨在说明五法、八识、三性、二无我的思想。经中结合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思想,为后世《大乘》思想的先驱。对后期的唯识学说,尤其是护法的唯识,影响甚大。  ...重要学派:一、为建立空观思想的龙树一系,以"本体论"为中心,即所谓的中观学派;二、为建立有宗思想的世亲一系,以"现象"为中心,即瑜伽学派。  印度佛教在公元第一、二世纪间,大乘思想兴起,大乘经典相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968375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三)

    》(大正26.35a)、《弥勒菩萨所问经论》(大正26.240b)、《大乘》(大正32.580b~c)等等。然而由于《劝发菩提心集》并未引用上列经论之内容,故仅列举以供参考,而不作讨论。  ...“《瑜伽师地》中的〈菩萨地〉,对于菩萨的菩提心有详细叙述,可以说其所论述的菩提心,在大乘佛教论典中是最为完整的。……关于发心的因缘等重要问题,在此论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。”4   而慧沼大师于《劝发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068455.html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灵知不昧”之一心,及北宋初期时代,各宗都热心研究《大乘》而主张“心造”、“心变”之唯心原理,以复兴天台教团为目的是令人崇敬!对此,我们对山外诸师,应须有重新公平看法,如《佛祖统纪)(大正四九·...一念三千之探释  常义  序   传人中国二千年的佛教,随著时代而变迁,其演变和宇宙的现象与人心则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,及众生根机的差异所致。智者(五三八~五九七)大师禀持佛陀慈悲为本怀,而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1)

    的重要根据,另译《杂阿毗昙心论》,形成专研毗昙学的风潮。   求那跋陀罗最主要的译经有《胜鬘经》、《楞伽经》,对中国如来藏思想的开展带来深远的影响。陈真谛译有《摄大乘》、《摄大乘论释》、《大乘...佛教史话 第一章 僧团的成立   佛陀证悟后,在菩提树下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,心自思惟其所彻悟的正法甚深微妙,而众生妄想执着,必定不能解,所以生疾入涅盘的念头。   此时,梵天知佛所想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868741.html